11月4日「Me未来」线上研讨会迎来了第10位重磅嘉宾——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嘉。


魏律师作为某上市公司前法务部负责人,从法务部管理和法务工作价值呈现的破局角度出发,浅谈数智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和法务成长的多重意义。


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对谈,和大家一起聊聊法务到底要怎么在具体的事务上做到“事上练,事上磨,事上见”!


Part.1

信息化是掌握法律业务信息的基础


法务部不是为了信息化而推进信息化,而是要结合法务部具体的需求,法务部整体的架构情况,人员配置、岗位职责等密不可分。




以原本服务的上市企业为例,法务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总部法务,二是区域法务。


总部法务主要按照各个专业来划分,由COE和SSC两部分团队组织,总部COE包含知识产权、合同审核及诉讼、涉外及投资、主体与资质等多个小组。在团队设置上,由于前端的合同审核和后端的合同诉讼之间伴随着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部分融为一体,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将后端诉讼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反哺前端合同审查时加以注意和避免,合同审核与诉讼之间互相促进,形成闭环。总部SSC可以理解为法务部的后台或者中台,主要分为公章档案和信息化管理两个小组。区域法务相较总部法务更为综合,主要按照区域来划分,一个组负责几个城市或者几个省相邻地区的所有法律服务的事务。包括各个主体合同审核、诉讼,劳动争议,维权打假和行政许可等等。


每一个业务板块都在持续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法务管理者,必须要全方位掌握这些信息。从整体上梳理掌握这些信息,才能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总结规律,落到具体的事项上,才能掌握实时的进展。在没有建设相应系统时,主要靠口口相传和Excel表单承载信息,建设系统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具体信息,无论是向上做汇报,还是向下做管理,积累的数据信息都是非常好用的抓手。比如,合同管理系统里记录整个合同审批的节点、审批进展、审批意见等。


以法务为例,不仅要审核合同条款约定是否清晰,是否有缺失必要性条款,还要把控整个交易的合法性,违约责任、赔偿金计算等。各个节点的审批人,根据自己职责来对具体事项做把控,增加审批意见。一旦具体交易产生疑问,审批流程中沉淀的信息都可以加以佐证。进入盖章和归档环节时,法务可以实时了解合同的签订进展,归档状态。合同在待归档、待销毁状态下,存在着一定风险,公章档案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提示,及时提醒相关合同发起人做后续处理。


我们在自研诉讼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时,增加了不少统计分析工具,将诉讼相关信息,包括双方当事人诉讼请求、管辖法院、审理阶段、诉讼标的、证据资料等都上传系统,在最终案件的裁判文书获得之后,在系统里报结,上传相应的裁判文书。系统记录整个案件的全流程资料,这些信息对于上市公司的披露也有帮助,可以快速利用相应的统计分析功能制作报表或为相应披露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维护的需求较多,互联网行业的一些企业也会有大量的商标、版权、专利需要进行管理。如果没有一个信息化系统作为法务管理的辅助工具很容易出现纰漏,可能出现没有按期续展、没有按期举证答辩等情形。


另外像集团企业法律主体比较多,全国各地甚至在国外都有经营主体。主体的性质也较为复杂,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主体设立、变更或者注销的工作,因此需要建设法律主体管理系统。法律主体的信息也是信息化系统的底层信息,为下游的系统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支撑。法律主体信息除了内部自行维护,还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网或者第三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对公司主体信息进行校验和修正。在法律主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加持下,能更好地保证主体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


此外,企业经营或多或少都需要办理相应的行政许可,可以将行政许可申请、授予、年检、续期等信息与法律主体信息结合起来,避免出现行政许可管理漏洞,导致企业经营受到影响。


 Q:

从头开始搭建法务部信息化系统的话,如何梳理各部分项目的建设顺序,评估优先级呢?

 A:

个人的经验之谈,在最开始做法务部的系统建设时并没有一个全景的建设路径图,或者计划多少年要建成哪些系统,而是从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每个企业特点不同,不同企业法务部的需求和职责也不一样,不能为了信息化而做信息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使用,目标是需要解决业务侧的痛点,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解决法务工作的痛点和实际需求,结合人力、预算和长短期目标整体进行规划,这样系统建设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用起来。


 Q:

刚进入上市公司做法务负责人时是否有阶段性的计划或者需要拿出什么阶段性成果吗?

 A:

在企业高速发展阶段,作为法务部负责人可能没有办法去做详细计划。比如说重大危机的化解,重大诉讼案件的处理等,大多都不可能被计划进来的。快速融入公司,投入到具体事务中展开处理,能够扛起压力和担子,拿到满意的结果比计划更重要。其他时候法务更多的价值就是在为企业未雨绸缪,如何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做好提前的法律服务准备工作,在关键时刻帮助企业抢占更多地商业机会和客户资源。


Part.2

信息化是沉淀法务工作经验的工具


法务工作经验的沉淀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工具来完成,一方面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于自身成长也非常有帮助。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小工具,供大家借鉴。


(1)合同模板和示范条款

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升级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合同可以做成模板,交付给业务侧去广泛地使用,法务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控。法务协同业务侧和财务等相关部门一起协商好,将相应商务性条款空出来,将其置入合同管理系统当中。业务侧只需要选择对应的模板,进行完形填空就可以了,填好商务性条款之后可以跳过法务的节点,大幅度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节省合同审批时间,同时法务工作量也会得到相应减少。


合同模板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双方的谈判地位,一般我方谈判地位较高时,能够说服对方适用我方的模板或范本,像采购合同、市场营销推广合同等。在制作合同模板或者范本时,其实对于法务经验的沉淀也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常见的合同类型,其中必备架构、必备条款和双方权利义务怎么去设计,如果法务没有对整个交易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所撰写的合同文本适用性就不会很好,用起来不方便,也不符合业务侧的实际需求。制作合同模板和示范条款的过程反过来也是对法务工作的促进和提升。


(2)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法务工作中每天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解答各个部门提出来的各种咨询问题,本身法务工作相较律师而言更为综合,涉及到的问题不仅是法务部门自身的,不少问题涉及跨部门的需求。法务需要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我们可以将其中常见的问题,反复出现的类似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沉淀成“法务知识库”。


后续同样的问题就不需要再一字一句的敲了,直接在知识库中用关键词去检索,给到现成的答案即可,这个知识库可以不断更新和丰富。这样其实可以大幅度降低法务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Q:

法务部是怎么运营和管理知识库的?是否有可能直接开放给业务使用?

 A:

早期可以借助备忘录之类的工具,将工作中的法务问题解答和工作之余的学习与反思等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可以利用共享文档,分若干不同专业细分领域,不同板块的问题进行划分整合,慢慢的知识库就会更加全面丰富。


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法务知识库不太适合直接开放给业务使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侧的问题不太能准确的表达,业务伙伴朦胧中觉得这件事情与法务相关就会过来求解。这中间有时需要法务再去做一轮访谈交流,帮助发问者理清问题,通常直接对话交流效率更高。清晰了具体的问题和关注的风险点,法务再去帮他去知识库里找相应的解答,这样既保证了效率又保障了准确率。


 Q:

对于知识管理这件事儿,怎么才能持续做下去?

 A:

在我之前服务的企业中周报里就包含了学习与反思的部分,这部分算是强制性输出,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提炼出来,将自己的经验融合在其中沉淀下来。另外就是整个法务部氛围的营造,从自己做起慢慢就会带动大家多去做研究,这本身对法务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个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有利于去判断谁更适合做专家型的法务人才,帮助团队成员挖掘自身擅长的领域。知识库不看重数量更看重总结出来的经验的实用性,慢慢研究的氛围形成了,大家也养成了知识沉淀的习惯。




(3)经典案例解析

企业业务模式较为固定,将前期处理具有示范性的案件进行梳理,形成经典案例对后续办理类似案件会有很大的帮助。


(4)培训视频和课件

包含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由法务内部对某一领域有研究的同事,为大家做讲座培训,还会邀请一些外部的专家学者包括律师来做一些专题分享。


(5)类型化案件办案手册

企业很多案件是类型化的,将案件从办理之初怎么取证,用什么样的工具,取证时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办案过程中涉及到哪些部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因果关系和关联关系等,全流程记录整理形成手册,也就是此类案件办理的SOP。在后续工作中可以减少大家精力的效果,一个指导性文件可以更好地去进行分工协作,减少不必要的讨论时间。


 Q:

关于类型化办案手册的沉淀有哪些实操经验可以分享?

 A:

首先,根据具体的案件需求可以集中几位特别了解这一类案件的同事,组成三五人的临时小组将手册中涉及的几个部分拆分下去,每个人保证自己部分的交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负责,规定一个交付时间将大家撰写的内容整合固定下来。


其次,项目制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行政许可办理,都有其条理性,在处理某类项目时边做边将整个项目流程记录下来,组织大家讲做这个这类项目类似的经验整理出来,形成初稿之后再组织大家集中一起过稿,每天固定10到15条,一条一条的过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修改,这样三四次会下来手册基本就固定下来了,同时减少了后续问题的产生,推动大家做一两回之后,都能从其中获得较大的帮助,感受到手册的实用性,投入时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Part.3

信息化是开展法务管理工作的抓手


在推进工作中我们也通常会采用项目制的方式,无论法务内部还是跨部门协同时,信息化工具则是起到了抓手的作用,比如团队项目协作工具Teambition,可以将不同部门的人加入项目中,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最终交付什么成果,要在什么时间去交付,系统可以提前给到提示,让整个项目进展可视化,防止出现不可控的意外,避免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


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可视化呈现,展现法务的工作成果,也可以为法务的考核、评价、晋升提供相应依据。最终的成果也可以记录和沉淀下来,为后续同类型问题提供参考。不同法务部门的需求不一样,市面上成熟的产品也非常多,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去评估是否匹配。


 Q: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和叠加,您认为会给法务工作带来哪些改变或者优化吗?

 A:

目前人工智能的阶段还处在相对依靠人工为主,还是需要人事先设定各种条件,目前AI与法律的结合是一个大趋势,对于法务而言工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好处。比如合同审查在AI的加持下,对某些特定合同类型能更快速做审核,辅助法务做风险判断。有挑战的一面是原来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有可能会被替代,但AI不能替代法务或者律师本身的工作价值,对于法律人还是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做更高附加值的工作。


Part.4

信息化是考核评价律师工作的依据


实际工作中法务和律师会有很多互动,律师在处理公司的法律问题时,可以去检验法务工作是否有疏漏,比如律师在做诉讼中发现前期合同签订或者合同履行时,有些证据应该保留下来,但没保留下等。


律师为公司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时法务也会对律师进行考核与评价,律师在工作中有哪些疏漏,无论是专业性方面,还是工作态度上,法务都可以依靠信息化系统将数据留存下来,作为考核评价律师工作的依据,不一定需要独立的系统,可以将公司的供应商考核评价系统结合使用。


例如在执行力、响应速度、理解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取得成果等不同维度,在项目结束之后可以给律师的服务进行打分评价,并且附上相应的事例加以说明,这样也能保证评价客观公允。


 Q:

关于团队内部管理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A:

从企业整体而言肯定是有相关管理红线的,对于法务的管理大体可以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事的管理。新加入每一个团队成员我都会亲自面试,持续关注团队伙伴的成长。另外就是对事,比如分配任务时提出要求,过程中进行管控,给出专业性的指导,最终结果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复盘,全流程进行管控,把人和事结合起来。为了避免个人感情化,更倾向于看做事的能力。


 Q:

如何提升法务团队伙伴们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A:

还是要回归到事上见,在重大危机、重大诉讼出现的关头,法务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从上到下都会认可法务,自己也会从中感受到价值。本质上还是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利他才能利己。


Part.5

 信息化是展现法务工作成果的裁体




一直让法务比较困扰的事情之一,就是怎么展现自己的成果。通过数智化的工具或者系统,想数据留存下来,当需要做工作汇报时,就可以用数据的方式去呈现,可以更量化、更清晰、更直接的去给公司管理层展现工作成果。比如知识产权维权成果一年之内打掉了多少假冒的竞争对手,投诉掉了多少销售侵权商品的店铺,通过诉讼争取了多少的侵权赔偿,帮助公司减少了多少损失等等。


Part.6

信息化是发现法律风险漏洞的窗口


在建设法务数智化系统时,主要包括合同系统、公章档案系统、知识产权系统、诉讼系统、主体系统等,还有一些使用了外部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产生了海量数据,不同系统的数据互相校验,从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风险或者漏洞。


从过往的坑中总结吸取经验,发现了漏洞或者风险,反过来再跟负责法务信息化的伙伴一同讨论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解决漏洞。比如,签约和履行情况的校验,合同约定了付款期限,在付款系统里是否真的付出去了,没付出去就可能出现违约行为,就可以在法务系统内部进行校验。比如,法务部可以与财务部达成一致,如财务人员未查询到归档的合同,就不能依据该合同支付相应款项。法务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互通,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


 Q:

在推动建设数智化的法务系统之后,有没有哪些地方改变了原来固有的认知?

 A:

第一点,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是需要投入不少成本的,资金、人力、物力都不便宜,对于后续系统建设完成后是否能真的带来收益其实心里还是打鼓的,但各系统上线投入使用之后,心里的不安彻底放下了,使用系统的不仅仅是法务人员,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人员都会共同使用,大家共同的认可说明前期建设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第二点,公司管理层是否全力支持法务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心里也是没底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公司管理层对于信息化非常重视,公司整体也非常支持后台职能部门的建设,给予了相当大的投入支持。公司的信息化支持部门也非常给力。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法务系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单法务部从中受益,还直接复用到人力资源部劳动合同电子签约以及电子文件签章上,全都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来完成,保障了业务的开展。数智化对于法务工作是非常好且有效的帮手。


 Q:

作为法务、法总或是总法,您认为一定要懂技术吗?

 A:

个人认为要懂一些,但不需要了解的特别细,作为法务负责人或者说法务信息化负责人,应该能够把法务部目前工作上的需求痛点与开发部门一起去想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系统中一些功能的设置可以一起想办法,怎么设计细节,让大家在使用时更好用。法务一定要自己做法务信息化产品的产品经理。



分享嘉宾:魏嘉

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某上市公司前法务部负责人


主要业务方向为合同与侵权纠纷、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在民商事争议解决方面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深厚,在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曾在上市公司从事法务工作,擅长企业合规及风险控制,拥有超过15年法律工作经验。


代表性项目:

中文在线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海丝腾公司与欧亚骑士公司平行进口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艺海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侵害网络域名纠纷案

安徽胜者公司与北京居然之家公司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

“RIO锐澳鸡尾酒”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该案被评为2017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文字整理:康明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务人求职招聘

微信扫一扫查看招聘信息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