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7月29日「Me未来」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华商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前阿里影业总法律顾问——贾颖,做客006期线上研讨会。通过多元的视角,把握法务工作数字化发展的脉搏。


以下是直播内容分享:



科技革命,国内外法务工作趋势观察


从律师到法务,之后加入到法律科技作为一名创业者,现在又回归做律师行业,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在工作当中去推动法律科技的发展。


1)国内法务开始借助科技的力量


最开始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是在加入阿里之后,从律师这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角色中抽离出来,进入到组织里依靠的更多是协同作战。在2014年,加入阿里后,法务团队逐步开始使用法务平台。当时已经搭建了基础功能,包括合同审批,合同模板生产、关联交易预警、公章管理、证照资质管理、商标专利管理等。


合同审批当时主要在如钉钉这种OA系统中实现。合同模板生成虽然技术门槛不高,但非常实用。以前,我们做好模板下发到各业务部门,但业务部门经常会出现用错模板的情况,或者用模板填写的不规范,流转到法务这里时,又需要重新花时间整理。法务平台上的合同模板是专门由法务定制的,业务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做“填空题”,每个空的参数做了限制,比如年月日填写规范,限制不能倒签,或者金额的地方只能填写数字,超过一定金额就会在审批系统里自动升级等。在合同模板里面每个参数确认后,可以继续选择付款方式。最后当所有项目和规范选项都填写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将合同推入审批系统。审批完成后,自动进入公章管理的节点直接盖章。之前公章归在法务部管理时,由于集团公司下面分子公司较多,单纯文件盖章这件事就非常让人头大,需要逐字核对纸质文件与在线审批的文件是否一致,不光耗费人力,还没有什么价值。在法务平台上,我们把公章管理与审批系统进行对接,直接从系统中导出并打印通过审批的版本省去了核对环节,后继还尝试使用OCR识别技术处理需要对方先盖章的文件对比工作。


进一步就是关联交易预警,合同里一旦识别出合同相对方是集团关联方,系统会做特别处理,审批级别会再重新调整。针对工商营业执照、特别资质等会涉及到年审、年检或者定期备案这些工作,系统会提前提醒,保证证照资质及时管理,保持有效性。结合到具体业务场景,在当时的法务平台上还增加了商标专利管理的功能,主要也是基于管理期限来进行提示,这些都还是相对比较初级的功能。从长远考虑,也希望把著作权全生命周期管理、履约管理搭建在平台上,但由于内部资源分配的问题,优先级相对不高,因此在当时未能落地。


2)掌握主动权,看国外法务如何保持先进性


在美国硅谷考察期间,感受一线的科技公司法务部的不同之处,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比如Google、HP、Facebook、思科(CISCO)等。以自身的执业经历而言,我们更关注法务工作的专业性,但从硅谷的这些法务身上,让我们看到对法务工作的统筹和管理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通过思科总法对于法务工作内容的划分为例,让大家进一步直观的感受法务的管理价值,如图所示:




第一个维度,重要级别的高和低;

第二个维度,专业要求的高和低。


法务部必须站在重要级别高的事情的前排,重要级别低的事情不管专业要求高低,都考虑借助外力来帮忙。重要级别高、专业要求也高的事情,一定是法务做;重要级别高,但专业要求低的事情,内部开发工具来满足需要;重要级别低、但专业要求高的事情,交给律师来做;最后,双低的工作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由法律服务公司来完成。再进一步拜访硅谷较大型的法律服务公司发现,这类工作以前也全部由人来完成,现在为进一步降低成本,转变为人+科技工具来做。


回顾到中国的公司,目前常见的法务工作内容划分,可以参考下图:




不过目前在国内,通过技术介入,为工作提供支持的应用场景,还相对较少。



技术变革,对法务工作带来的改变


通过去国外一线科技公司的交流,对个人有很大的触动。之前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够把法务部同事从繁重的重复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高端有创造性的工作中?


在亲身感受过科技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的差距之后,不禁感叹:科技的发展带动这个世界进入了变革时代。科技发展目前已知的轨迹是“数字化——互联网化——大数据化——人工智能”这样的演变过程。


在阿里的内部分享中也讲到要“顺势而为”,在技术进步的现在,我们要充分抓住机会,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被时代抛弃掉。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清楚法务数字化的发展轨迹,不同的发展阶段互为基础。


数字化,先把纸面的东西变成电子信息在电脑硬盘存储,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复制,传输非常简单。在有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后,在后面我们才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各种处理和各种分析。


互联网化不再受物理地域的限制,可移动,而是是以非常便捷的方式进行移动,跨终端、跨地区调取数据变得更容易。再下一步,互联网化在数据的使用和频繁掉臃肿汇集了大量数据,大数据的存在可以产生各种数据分析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由计算机程序给出基础判断。这些基础的数据分析和判断,也是后面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当下,我们已经经过了互联网化的阶段,到了大数据化,下一步就是智能化。


在过去的互联网化阶段,内部可以分为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部分,给各个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纸媒到网络媒体到自媒体的转变;再者就是线下实体店到网店,再到现在线下和线上实时互联的新零售,科技的一点点进步给实体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风口——5G,在5G实施后还会对整个商业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样的发展轨迹对法务工作也是同样适用的,数字化把人工手写合同,变成将信息录入电脑,发E-mail。到大数据化时,一个很直接的例子,比如查询企业情况,可以直接用天眼查、企查查这类工具,可以直接收集到关键数据。


Ai+法律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但到底什么才算人工智能?从目前个人的了解,还没有看到这个时代真正的来临,但它肯定已经在路上了。目前人工智能对应法务工作有哪些具体应用呢?(可参考下图)




其中,合同智能审查已经在起步了,很多公司都在这条路上在不断的探索,而且做得很好。


智能合同谈判在国外的已经有了具体的应用案例,硅谷的一家法律服务公司在印度建立Call Center,将重要性低、风险性低的合同谈判工作梳理要点,形成手册,手册里包含处理流程和方式,交给一些没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就可以完成这类的工作。让我们看到法律问题也可以用非法律的方式去解决。


随着标准化程序化知识的沉淀,现在已经在研发相关的技术,已经有一部分完成了上线测试,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直接进行合同谈判了,这些标准化的工作,逐步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



数智化时代,法务如何通过“数据”来呈现价值


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也就对应着法务工作的1.0、2.0、3.0和4.0。目前虽然我们的法务平台还达不到人工智能,但在大数据化阶段,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法务数据分析在中后台部门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目前有些公司已经在尝试将合同中的数据信息提取统计出来,比如公司的应收款、代收款风险、风险客户的排名,然后不同月份和季度的波动,在全国业务范围的发展趋势,都可以进行数字化的分析,可以为整个公司的管理经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在阿里时我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每月的月报当中,会通过法务掌握的合同和配合业务进展情况,提取相关数据形成统计表,看各个地区业务增长情况,各业务线的业务额占比,还有一些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主要困难或者风险点的统计,合作伙伴违约排名,形成黑名单或者白名单。统计合同执行中高频出现的风险点。最早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或者是哪一条业务线,经常在什么地方出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务的数据来进行呈现。


关于工商信息和舆情信息的风险的预警,哪些合作伙伴最近出了问题,比如说涉诉案件已经在强制执行等,我们要关注其财务状况变化,对后面合同的履行,提前做预警。如果已经爆雷,直接停止一些合同的履行,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才进行后面的交易,保障公司利益。


审合同是法务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一年汇报工作时,一般大家也会说我审了多少份合同。通过将常见的公司合同统计成表,进一步展开说明。




面对大量的合同审查工作,人员很有限的情况下,法务部是忙不过来的。也会造成业务合同签署的淤积,审合同的难题如鲠在喉。面对这个供需矛盾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维度进行拆解,将合同按照风险分级,优先照顾好重要的合同,高风险的合同,把低风险和不重要的合同权限下放,建立法务规范的审核标准。


首先,看合同金额。合同金额高,认定为风险高。我们要画两条线,超过多少数额的是高风险合同,超过多少数额的是中风险合同,剩下是低风险合同。


其次,看合同的类型。例举一些常见的合同类型,其中属于高风险的合同类型有投资合同,重大项目的合作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等。属于低风险的合同,比如行政买水的合同,发快递的合同、买文具的合同都是低风险的,但是买电脑的合同因为它金额高,进入到中风险的这一部分。针对中风险的合同再进行第二轮梳理,把其中能模板化的全部模板。这样两轮的合同数据整理可以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这就是数据分析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有利的方面之一。




再回过头在看,1.0到4.0如金字塔一样的法务工作的发展阶段,就是这样层层支撑的关系。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应用,一方面是工作成果可视化的程度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大家都有更高的价值感,因为大家都能腾出精力去放在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当然这些不光只是把工具做出来,我们还要有法务运营的思路和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直观上的效果体现价值,让管理层看到法务工作优化的可行性,和对公司整个业务发展的法务数据的重要性。


除了说法务部里面有专业的细分,还有组织内部的细分。组织内部的细分其实是指在法务工作中很多硅谷的公司,他们除了公司律师之外,还有法务内部运营团队和法务内部的技术开发团队,专门去帮他们做法务需要的工具。法务团队内部专业人员、运营人员、技术人员有机组合起来,互相协同,才能更好地利用高科技工具来支持到具体的法务工作。


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人的体力是有限,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和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都是重要级别高、专业要求又高的那一部分工作。剩下的工作都可以用找其他人帮忙,利用工具、利用技术来辅助。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在法务工作涉及的领域能做的会越来越多。技术和数据,帮我们站得更⾼、看得更远,蓄积更⼤的能量。



高频Q&A:


1)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职业角色里,看待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吗?


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回头看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时,确实觉得当年的工作状态太单纯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更强调专业性。只要在专业上做好,顺利对接客户,交付成果,工作就结束了。


而进入公司从事法务工作之后,才发现说一个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不光涉及专业,更多要考虑公司管理和各部门之间协同,从不同角度去协调和满足不同的需求,更多是一个相对更复杂的商业化的安排和处理。好比在做律师时是一个二维世界,到了公司之后就进入了三维世界。


在法律科技公司创业的时间,虽然兼管法务工作,但还同时做业务,就要跳出法务的思维,切换到业务人员的视角去感同身受。


再次回归到律师岗位,接手一份法律服务的需求时,除了里面的专业性,自然而然会想到背后关联的公司管理,关联到商务需求,甚至各个参与的部门。看待问题也更加立体,这也是现在建立团队的初衷,想要做一个真正懂客户一个法律服务团队,不光是能够提供法律专业上的支持,我们要有能力更多的更好的去对接企业客户在管理上和商业上的需求。


 2)国外公司的法务部,在通过法律科技工具实现了法律管理的智能化方面有什么可借鉴的举措?


主要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从外部直接购买一些软件,硅谷的法律科技公司比国内的市场还会更多,整个行业也会更火热一点。比如说会有各种合同审查、合同管理、合同起草,甚至合同谈判这些工具和软件,可以直接选择购买;另外,他们根据自己公司的特性,自己做开发,稍大型的科技公司在法务内部也是有开发团队的,可以由开发团队来做,或者公司会考虑法务部提的需求,然后自己有产品经理,在外部找外包做开发。从实践看,这两种情况都有。


分享嘉宾:贾  颖

华商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律师

专业领域:股权、合规、文娱、互联网、高科技

贾颖律师在互联网、科技、文化、娱乐传媒领域有十余年执业经验,为多家上市公司、知名公司、创业公司提供常年法律顾问及专项、诉讼法律服务,承办了大量疑难复杂的非诉专项及商事争议案件。


文字整理:康明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务人求职招聘

微信扫一扫查看招聘信息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