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站长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亚太法务联盟】 



7月24日,以“AI时代,企业合规信息化建设”为主题的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当天下午,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展开了“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趋势”的主题演讲。
曹建峰是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长期关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数据法律、平台责任、网络知识产权与科技法、法律科技等,并多次受邀参加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国际会议。
在本次峰会中,他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从法律活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正义,法律代码化三个趋势阐述了AI技术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

01

趋势一:

法律活动智能化、自动化:法律机器人提高法律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如今,在互联网持续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新一轮技术浪潮持续方兴未艾,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目前,智能法律检索、文件自动审阅、文件自动生成、智能法律咨询以及案件结果预测等人工智能已经在法律行业得到应用。法律活动的智能化、自动化也在提高法律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比如:LawGeex人工智能与20名专业律师同时分析五份保密协议中的法律问题,结果人类律师审完五份协议平均耗时92分钟,而人工智能系统仅用时26秒。

那么,到底何为法律活动的智能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立法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可以基于自动化检索、预测、辅助决策等,防止立法冲突并实现精准立法,从而避免无效立法和立法资源的浪费。

(2)司法的智能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赋能法院、仲裁委等纠纷解决机构,解放人力资源问题。比如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

(3)执法的智能化: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合理分配有限的执法资源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执法,是各国重点探索的方向。

(4)法律服务市场的智能化:律师法律服务市场和公共法律服务市场日益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出现标准化的法律科技产品与服务可以极大缓解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现状。

当前,新闻业正在被机器写作改造,法律文件写作也是如此。可以预见,未来10-15年,人工智能系统将可能起草大部分的交易文件、法律文件、起诉书、备忘录等,而律师的角色将从起草者变成审校者。
另据据汤森路透报告显示,2019-2020年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大型公司增加了替代性法律服务的使用频率。这也说明,在不久的将来,替代性法律服务将成为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趋势二:
ODR:以在线化、智能化方式解决和预防纠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工作与生活习惯,而且改变了人们对法院司法等政府服务的期待。
随着纠纷的不断增长,法院系统正面临着数字化、在线化转型等诸多问题。对此,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在线运行的法院程序。

以英国为例:
2016年《民事法院结构审查:最终报告》提出在线法院设想,认为传统法院是工业时代的结果,在线法院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传统法院必将衰落,在线法院必将兴起,英国在线法院将是一个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保障法院当事人诉权的独立建制和特别规则的法院。
与英国不同的是,在我国,在线法院等概念对应的是智慧法院、互联网法院等新兴司法审判主体。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智慧法院”这一概念,并于2017年4月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此后,杭州、北京、广州三地的互联网法院成立。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已覆盖全国3502家法院。

随着ODR(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广泛运用,我国原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正在被逐步改变。
未来,ODR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数字社会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并促成纠纷解决的三个转变:从物理环境向虚拟或半虚拟环境转变;从人类干预和决策向自动化程序转变;从以保密性为价值追求的纠纷解决模型向以预防纠纷为目的收集、利用、再利用数据的纠纷解决模型转变等三方面的重大转变。

03

趋势三:
法律代码化:代码日益发挥法律的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代码规制(regulation by code)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 
劳伦斯•莱斯格在其著作《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中提出“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这一理念,认为代码在网络空间规定的可为与不可为,比法律更高效地调节个人行为、规制网络空间。
以区块链智能合约为视角,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望使法律代码化,实现代码之治(rule of code)。这是一种全新的规制路径,可被称为“法律即代码”(law is code)。

在这一阶段,代码不仅被用来执行法律规则,而且被用来制定和阐明规则。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被用来效仿或者模仿法律合同的功能,从而将法律转变为代码。在这个意义上,区块链代码就是法律。
技术进步可能使法律规则和技术规则之间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因为智能合约既可以支撑、也可以代替法律合同。于是,有人呼吁摒弃传统的法律合同框架,并以区块链提供的基础技术设施取而代之。
最终,区块链技术可能导致一个以自治规则代替传统法律的社会。

演讲最后,曹建峰指出,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人工智能(AI)都在改变着法律行业。下个十年,AI与区块链将成为法律科技发展的两大支撑,进一步助推法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
在此变化下,无论是律师、法官、立法者等法律人,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将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为应对这些影响,法律人应该跟随科技发展,培养数字素养与法律科技素养。
当然,曹建峰也指出,技术乃是法律的仆人而非主人,应当擅于运用正义规范技术,而不是让技术去执掌正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总荟-企业法务助手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法总荟,企业法务资讯公众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