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Me未來】012期線上研討會邀請到豐巢科技法務部負責人——李瓊嘉,結合十餘年實踐經驗,與大家暢聊在他心目當中,法務協作理想國的狀態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與法律有關的科技&運營&創新的變量又是什麼?讓我們一起探尋法務工作的另一種可能......


 

對法務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1

監管機構對企業合規的重視,倒逼企業對法務的重視


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大家對法務的重視可能還是停留較淺的層面,特別是很多民企,沒有那麼重視法務,更多關注是在訴訟和合同審查這些部分。但是近幾年特別近十年,監管對於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比如在廣告法、快遞行業、反壟斷等,包括國家在數字合規、個人隱私保護加大處罰力度,倒逼企業開始重視法務,重視合規工作。


2

法務收入的增加,為優秀律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新路徑


法務的收入逐年在增加,原來在外企做法務、做法總收入很高,但現在我們在普通民企做法務薪酬也明顯提升,這樣也吸引到更多的律師行業的優秀人才轉行到企業法務的平臺來發展。


3

法務在行業領域的深耕打開了法務轉律師的大門 (雙向奔赴)


反向來看,通過在某個領域的深耕,也給企業法務開通了另外一個通道。法務能再去做職業律師,讓整個職業生涯通道相互融通。


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我理解對法務來說現在都是很好的時代,有很好的環境。法務需要通過什麼能加持自身能力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 1 

法律科技 ——技術驅動效率提升


1

發展曆程


法律科技能驅動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這並不是一個特別新的概念。律新社聯合華東政法大學編寫的《新興法律服務行業的業務發展報告》裡也專門進行了總結:法律科技從 1970 年到現在2022年發生了一些非常大的變化,這個領域的增速也非常快。主要涉及到幾個板塊,像接觸比較多的電子簽,包括一些法律的數據科技等。這裡從自身的感受說一下,法律科技對我們法務工作的一些影響。


第一個,全面的線上化辦公。回想當時在大學本科寫畢業論文時還是手寫稿為第一稿,導師也用手寫來改,直到基本定稿後,才會把它在電腦上打出來。


第二個,協同效率大幅提升。剛開始參加工作,律師在做訴訟和仲裁業務時,還需要帶著厚重的打印資料,拖著的好幾個行李箱裡面不是衣服,而是大摞大摞的訴訟材料。過去三年雖然疫情一方面阻礙了大家的交流,但另外一方面又催生了一些我們的協同效率。比如訴訟案件大部分都可以申請在線上開庭,材料的電子化,都非常的方便。


第三個,科技改變了我們日常的工作習慣。像之前我是很不習慣開線上會議的,但是疫情之後無法去跟大家面對面的交流。現在已經非常習慣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去進行工作溝通,需要每天線上開例會來做日常工作協調。每周三周五部門會開工作日會,花 10 到 15分鐘跟大家把今天的工作重點定下來,對於我們整個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高的。




2

合同智審


可以參照自動駕駛的 L1 到 L5 的級別來區分:脫腳——脫手——脫眼——脫腦——直到真正的無人駕駛。關注到最近有不少企業包括幂律也推了自己的合同管理和智審系統。從行業內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合同智審的理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L1,模板合同——

系統將合同與模板庫匹配,找到差異點及缺失部分。做文字比對來查找風險點。


 L2,泛化合同——

沒有模板參考的情況下,Al通過預先設置好的算法模型,對合同進行審查,識別出合同裡可能存在的風險點。


 L3,商務談判交易建議——

結合商務場景和過往合同數據,給出談判的策略和建議。


這個相對可能比較理想,像法律領域是相對比較傳統,變化較慢。但我相信按照目前的推進節奏,L3也會在一個肉眼可見的相對短的時間裡,能實現到合同智審的維度。外界環境的變化也助推著法律領域方方面面的快速變化,我相信合同智審也會有很快的飛躍。


現在我們大部分還處在 L2 階段——泛化合同的審查。在試圖和一些合作方做嘗試,看是否能解決合同審查問題。例如當非標合同量非常巨大時,需要看怎麼樣通過人員不變多的情況下來提升我們的效率。


3

數智工具


我們今年想在數智化工具方面做的一些工作,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1、合同智審系統。


它目前還處在初級的 L2 級別,雖然可以做到泛化審查,但還需要訓練,需要給他喂合同,喂合同模板。實際上,整個 AI 的技術相對是比較成熟的,比如現在大家可能都在用的電商裡面的機器人客服,它們能識別大量的問題。我理解, AI 大腦要訓練,我們花半年或一年時間,通過每年幾十萬份的合同量去審核,去訓練,它還不能達到我們最優秀的法務同學的水平嗎?我們現在優秀的法務來審非標合同大概 1分鐘1份。那在更迭的時候,你如何做知識的傳承,如何讓整體的效率都提升?提升到1分鐘審1份非標後,能否提升到 30 秒審 1 份,10秒審 1 份?其實還是有提升空間,合同智審是有它的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的。(以上數據僅作舉例說明,非實際工作效率,沒有參考意義。)


2、廣告AI審查。


廣告智審最早做的是威科,現在還有很多大廠,包括騰訊、百度,他們都有自己內部的廣告智審系統,自建AI 引擎,去篩選廣告類的法律法規的需求。


廣告智審和合同智審有個差別,合同智審因為每個公司的運營業績情況和各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差異,需要和公司去做個性化匹配,很難做一個很大的泛化合同,特別是到 L3 級別去理解商業背景的時候,要跟公司的業務邏輯去匹配。但廣告智審就不需要,因為廣告的合規要求是非常明確的。不管是誰在用,背後的法律邏輯都是一套。而且針對每個行業裡面的具體規範也是比較明確的。所以這套系統是能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之中把控大量的廣告違規的風險。


但目前的廣告合同智審有個問題,就是 A 廠家他雖然法律數據庫比較完善,但是他對於網頁的審查等方面並沒有這麼智能化;那 B 廠家在 AI 的理解能力包括分析能力都很強,但缺乏很強的數據庫的支持。所以現在還不是特別的成熟,但我非常看好這個領域,未來會出現一些非常好用符合現在工作規範的一個工具。


3、訴訟管理系統。


訴訟案件存在我司主體類型多、案件數量大的情況。現在大部分都是在線下 Excel 表格在統計。存在信息填寫不規範、信息缺失的情況。希望通過一些智能化線上的工具提升我們整體的工作效率。


4、知識產權系統。


比較傳統的一個系統,以豐巢為例,有1000 多個商標,1000多個專利,需要進行分類管理和內外部的對接。今年年初,我們3位法務小夥伴花了很長時間去做我們知識產權盤點,包括專利盤點、專利打標、每個專利是對應哪個產品,我們做了大量的梳理的工作。希望通過一次性打標,一次做完上系統後,會有一個更智能化更自動化的系統,能對整個專利有一個更好的管理。


技術與法律融合,提升法律服務的效率,幫助法務為公司的發展進行深度賦能。我們整個的融通計劃就分了以上這四個部分。


4

如何數智化?


如何讓合同智審,能從 60 分到 80 分。這裡不從技術層面探討,而是從管理維度或者知識積累的維度去提,如何去落地智能化?豐巢 CTO 分享時曾說過:什麼叫人工智能?就是有多少人工,就會有多少智能。在前面鋪墊的越多,積累的越多,智能化工具才可能越好用。從個人實踐的角度出發,進行數智化可以分為如下4個步驟:定位問題,經驗沉澱,提煉萃取,總結升華。


定位問題:

從最開始遇到問題,如個體能力的差異、工作效率低、文件不成體系這些具體的零碎的經驗難以傳承。從這些小的問題出發,在所有解決問題或智能化之前,先去發現、找到問題到底在哪。再去找內部的優秀做法和行業外部的優秀經驗。


經驗沉澱:

內外部經驗傳承。比如在合同審查和合同管理這塊,我們公司做得最好的不是法務部,而是渠道管理部。因為大部分的長租協議都是渠道管理部在做協調,而且最近有一個關於租賃的新的審計規則要求,他對租賃合同會有一些具體的要求。所以對於渠道的小夥伴,他們會更關注合同是否及時更新、及時有效,是否有續簽等。另外在法務審查之前,渠道小夥伴做合同管理,他們會首先篩一遍合同的內容。所以不管是對內、對外,在解決問題方面其實已經很多人在嘗試了。


提煉萃取:

在找到了經驗之後,我們如何把它提煉和固化下來?這就需要法務部的小夥伴去做總結、拉清單、做文本關系圖,自己去內化。不一定是很完善的,但只要有新的對自己工作的總結,或是外部學習到的先進內容,有意識地去總結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總結升華:

就是標準化。其實很多企業在管理維度都在提自助流程模板,但我覺得在智能化之前,業務的標準化是我們提升效率的一個可行的非智能化的手段。可以把短期的內容整理成指引或者模板。


下一步不管是在 AI 審查、 OA 系統、App 或者相關的自助都可以幫我們很好地實現。現在智能化或合同 AI 審查等這些相關的工作都是在一個起步階段,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支持和填充,才能把 AI 或 OA 協同系統做好。


有了智能審查後,可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我們再重新走這一條路,不斷優化,像一個螺旋曲線一樣來提升我們整體的工作效率,這是我對數智化、對智能 AI 審查的一些小的想法。




— 2 

法律運營——機制激活組織活力


概念 LEGAL OPS


這部分我想分享的是法律運營Legal operations,也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我相信並不僅僅是技術能驅動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方法和機制本身也能提升或促進團隊的效率。


一、關於律所的法律運營與法務部的法律運營


我目前接觸到的法律運營有兩類:律所的法律運營與法務部的法律運營。我們一直在聊律所的法律運營包括現在律所怎麼去接觸客戶,怎麼用私域的這個概念,如何通過私域的概念去提升律所的開發?這是獨立的一塊內容。律所不能打廣告,但你如何去拓客?現在有很多技術來做。


二、如何通過法律運營的概念提升法務部內部的協同和工作效率


所謂法務部的法律運營,就是通過我們現在的管理技術和常見的管理方式、手段、理論來提升法務或法律團隊的工作效率。美國有一個做法律運營的民間組織叫 CLOC,它在推進法律運營相關的一個概念時提出了 12 項主要的法律運營可能涉及的內容。大概包括財務管理、供應商的管理、信息管理、知識管理等。後面也會提到,包括比如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等。




為什麼要把法律運營和法律技術放在一起講呢?因為法律技術也是提升法律運營很高效一項。很多法律運營的文章都會提到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說電子簽、電子數據、一些電子化數據化的手段,去提升工作的流程。


接下來我也嘗試著把法律運營的一些概念運用到現在的團隊管理之中,分享三個實際運用的案例:


1

戰略規劃 STRATEGIC PLANNING


戰略管理,不管是團隊也好,公司也好,大到國家都有很強的方向感的需求。因為有明確的方向統一之後,才能讓大家朝著一個確定的方向去努力。那如何來確定方向感?有很好的工具就是戰略管理。它在管理學裡面是一個確定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講戰略管理,講短、中、長期。我之前一家公司裡,他提到戰略管理裡面有幾個常用的關鍵詞,比如“十年十倍”,主要是對目標的設置。另外一個關鍵工具叫“1+2+7“,一年、兩年、七年的目標去設定公司的一個方向,我會把公司的這個設定用到我的團隊裡面。


然後如何設置團隊的長期目標,我建議分三個維度:


行業層面,先從行業去看公司的發展,通過公司的發展去定位部門未來的方向。像在快遞行業,近年都在受疫情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特別在國家十四五規劃裡,郵政行業每年還是有 10% 增長的情況,所以我們整體是向上利好的。再如電商行業,已經達到從增量的市場變成一個質量,本身通過運營、質量和效率來賺錢的一個轉變,行業已達到增長上限。


公司層面,我們在末端配送上還有很多的拓展空間,比如現在是“站、櫃、人”,就是人的配送占60%,驿站的配送約占百分之二三十,那智能櫃只有 6% 到 10% 左右,它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通過這樣的行業劃分,就我個人預判,在末端配送,可能從現在的三分天下櫃、站、人,會增加無人車和無人機。未來機器人配送也會是一個常態。另外我們也在拓展多元的業務的板塊,包括電商、互媒、生活服務、SaaS 服務等。雖然疫情可能阻礙了很多公司的海外拓展,但是海外的確是中國公司拓展的一個路徑。只要行業做得好的翹楚,都可以看向海外的市場。這就是整個長期的一個發展路徑。


部門層面,根據對公司做的一個大的行業上的判斷,我給團隊設了三個方向的目標。


  1. 引領新興業態法律合規實踐。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優勢,比如無人車,豐巢有自己的無人車,深圳也在無人車上路立法方面今年也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其實無人車的合規問題就是一個全新的合規問題。像智能快件櫃、智能末端配送這塊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會比較高,那我們的團隊對其關注度也很高,所以你越關注就越會在這個行業領域對這一塊的回歸實踐有自己的見解。我希望未來我們團隊在這塊有更多的建樹。

  2. 不同業務板塊BU合規團隊 + 更細致分工的專家體系。每個綜合增值業務板塊如果發展很大,它會成為獨立的BU。一方面要做好法務 BP 的建設,另外一方面想要更細致分工的專家體系,我希望有更多的數據合規專家、訴訟專家能在團隊裡面增長。

  3. 本土化及本地化的法務團隊。配合海外末端的本土化和本地化的法務團隊的匹配。


基本上定了這三個大的方向,團隊在未來工作過程中會更有方向感,如果是在同一個方向下,我們就共同努力。如果發現不一致,那我們不一定要在一個團隊工作,我們可以補充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來做長遠的事情。這就是我在做法律運營的嘗試,在團隊裡面做的一個小小的應用。


2

項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很多同事都有做一些投資並購的項目,會涉及大量的協調工作。項目管理 PMP 裡面的一些基礎概念是能幫助我們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去做提升的。一個項目裡面有很多事項是跟法律有關的,如公司設立、合同的草擬簽署、轉股、增資、交割等。它每一項裡面都會有一些關鍵時間節點的一個銜接。像我最早做國際工程時,裡面哪些事項是在關鍵路徑下的,工程關鍵路徑下的事情一旦延期,會拖延整個項目的進展。


當然如果有一些大型公司,會聘請像紅圈所或 Magic Circle 這類大所,裡面會有專門的人員去做項目管理和項目協調。但是像豐巢這種成長中的企業,很多情況下沒辦法找很大的律所去幫我做,也沒辦法把一個事情包給一個律所。像一些並購項目,必須在中國境內的律師、經營者集中申報的律師、跨境業務在香港的律師包括所在國的律師,要單獨的去請,協調工作就需要我們團隊自己做,再梳理關鍵路徑之間的關系。每周會跟相應的同事去提醒說如果你這個節點如果往後延的話,我整個路徑就會延誤。項目進展每周更新。


3

財務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怎麼通過財務管理來降低整個法律的輸入成本?


過去四年我們的專利費用有很大幅度的優化。同時在訴訟案件增加的情況下,能盡量控制好這部分成本。當律師或者法務、法總如果能理解財務的概念之後,再跟公司匯報的時候,就能夠以商業的思維財務的邏輯解釋,為什麼法務不是一個成本中心,而是一個價值創造中心。




法務收益:是指被訴案件的減損,以及主訴案件的追損的總和是大於實際的訴訟成本投入的。例如我們在2022 年的整體的訴訟投入大概是 78 萬。將 70% 的訴訟案件交給我們自己的法務承辦,只有重大疑難案件會交給外部律師。全年法務收益大概是 800 多萬,就是幫助企業止損加追損實際的額度累計是 800 萬,投產比達到1:10。圖中的“四倍”是指整個法務部一年大概整體投入200 多萬,比較法務收益就是成本的四倍。如果看訴訟投入,整體訴訟投入就算算上人工,都有 10 倍的回報收益,這就換了一個角度讓老板去理解,我實際上是在給公司創造利潤的。


這就是我想在法務運營這塊做的一些分享,不僅是技術能驅動法務的效率提升,我的機制也可以驅動效率提升。


— 3 

法律服務 ——資源助力合規經營


主要是指第三方新興的法律服務。它是通過外部資源來助力企業合規。


1

數據合規


大家都很關注數據合規,那是否可以通過第三方的資源去做呢?特別是我們在個人信息保護這一塊,借鑒一個諮詢公司給的解決方案,它內部通過自動化系統,能讓我們在收取客戶信息、使用客戶信息,有一個有據可查的方式。特別是我們自己在做 PIA 評估的時候,他有套自動化的流程,就是我們的個人隱私保護程度的一個自查評估,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第三方的資源去給我們做賦能。


2

訴訟投資


我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深國仲(深圳國際仲裁院)的會議。在國際仲裁之中,現在仲裁領域已經普遍的認可第三方資助(TPF-Third Party Funding)了,在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在做這塊內容。


我們最近在品牌維權這方面也請了一家公司,我們是零成本投入,但是他拿到我們的授權之後,全國 40 多個律師團隊同時在找關於豐巢侵權案子的案例,現在提到的有 300 多個索賠線索,然後我們排查掉 100 多個,還有 200 多個線索在持續的跟進。


相信不少軟件公司都收到過微軟、Adobe等公司的律師函,但是真正運用到我們類型的企業還是相對比較少。但這種模式,一方面,我們沒有想通過維權來增加我們的業務收入,但的確是對於品牌方面的侵權事件比較多。另一方面,通過一個合法的渠道去維護品牌公司的利益,然後我們的成本投入相對比較低,實際上是會產生不錯的收益。


3

知識服務


之前提到的知識管理或者信息知識管理,現在有非常多的第三方的平臺願意去給大家提供分享,他們都有做各種各樣的包括企業的培訓、法律的分享。我自己整理了一些現在市面上對於數據合規認證知識考試的內容,包括:


國際隱私專業委員會(IAPP),現在這個比較多;

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出的,關於個保法的評測;

國際信息考試學會,也就是山竹科技他們持續在做的一個 DPO 的考試。


整了一個匯總表,包括他們的一些費用、成本。現在對於第三方知識賦能、知識培訓分享,個人但凡有一點想法,想在某個領域進行深耕,不管是網絡資源還是專家分享或是學者文章,都可以鋪天蓋地的找到很多資源。你也可以有系統化的學習,像考試認證;有碎片化的,像分享、直播,包括很多會議都可以去做交流,拓寬了大家的知識面,降低了獲取知識的難度成本。


以上我整體分享的三部分內容,包括:法律科技通過科技賦能、法律運營通過機制賦能、法律服務通過資源賦能,來提升我們法務的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質量,讓我們在這個更好的時代有更多的收獲。


— Q&A 


1

圍繞成長型企業,法律運營應該怎麼做?需要有什麼樣的前置條件或什麼樣的情況下達到多少人,達到什麼規模?公司當前的情況下,適不適合做法務運營。這些問題有什麼看法?


我的理解做法律運營的這個事情,不會設任何的條件或者有任何的你要達到什麼樣的規模才會去做。我覺得一個人的法務也可以做法務運營,但是我運營的人可能不是我法務內部團隊。法務運營有兩方面,一個是提高法務團隊內部的效率,另一個是提高法務與其他部門協調的效率。它跟公司規模跟各個方面沒有很直接很必然的聯系,並不是說我只有一個人,我就不可以去了解或者學習這個工具和方法論。


另外現在法務的團隊我們更多的是要解決具體的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逐漸的提煉出一些方法論,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而且在提煉沉澱之後也會帶來思想上的變化。


2

剛才提到了“127”的概念。如果公司十年、十倍,對於127,對於法務部而言,在法總或總法這個崗位當中,他的127 ,偏職業規劃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思考。


這更多的是在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剛剛提到是公司的事業發展,部門的事業發展。那麼個人的事業發展是怎麼考慮的呢?我一直有這種隱憂,就是現在 40 歲,然後我們到 50 歲的時候,到底有什麼樣的企業,願意花什麼樣的金額去聘請我?方法論是一樣的,你在個人身上也可以做127,按照個人目前的問題和方向。


所謂的“終局思維”, 指在面對很多選擇時,從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就是你先需要描繪有一個很具體的形象的終局。講到我個人的“終局”,我希望未來在培育法律人方面,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與熱情,希望能回歸學校教書。有這樣的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對實現這個可能差距還非常遠。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但是你對職業發展的那個階段,比如十年後 50 歲或 60 歲分別想一個什麼狀態,把它描繪想象得越清晰,對你未來的指引性會越好。


還有兩個小的工具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工具就是“你中了100億彩票,你準備怎麼花?”當把金錢因素排除之後,你真正關注的、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第二個工具是“當你80歲的時候遇到現在的你,你想對現在的你說什麼?”當排除年齡這個控制維度,你最核心的需求是什麼?


有了這兩個小的工具,你就可以去規劃一下你的方向,你的時間和投入。在哪不重要,什麼狀態最重要。它冥冥中可以幫助你去梳理清楚自己的內心到底是想要什麼。


3

圍繞新興的法律服務這個部分,有很多叫“零成本享受法律服務”的企業,做了非常多的創新,也解決了市場中的一系列的問題,當然也有批量的法律科技公司退場。如果獨立的法律科技難以去支撐創新時,法律科技加上法律服務能不能解決問題呢?李總如何看待法律科技或者法律服務的創新的兩種情況?


第一,做任何新的東西都有平衡和犧牲。我是敞開懷抱去擁抱科技的。但是在擁抱科技的同時,一方面要享受科技的便利,另外一方面可能要做一些犧牲。在個人或公司層面,我們可能是要犧牲一部分內容去成就一部分便利的。


但是如何找這個平衡,每家公司每個人可能都會有差異,包括合同智審,雲端的 AI 我是要本地化部署,還是用 SaaS 系統?如果用 SaaS 系統,你掌握我全量幾十萬的合同數據,那是不是對於公司的經營情況也能推導出來呢?所以現在個人隱私和數據有合規這塊,保護會比較嚴格,也會比較關注。


第二,很多事情都是一個曲線的增長。而在創新這個領域上,有些事情需要積累,包括法律科技的變化,合同智審,包括整個法律科技行業、整個大的環境技術發展,包括資本市場、客戶的心智的成熟程度都是一個同步增長的。我覺得有批量的法律科技公司退場是一個時機和機遇問題,並非是方法或者是技術的問題。


李瓊嘉

豐巢科技法務部負責人


李瓊嘉先生現任豐巢科技法務部負責人,負責豐巢的企業合規、公司事務、合同管理、投融法務、訴訟爭議、知識產權共六個專業板塊的管理工作。李瓊嘉先生具有十五年國際化法務體系搭建、集團化平臺法務及風控閉環管理工作經驗,曾親曆海爾創客小微孵化、碧桂園同心共享海外踐行、複星全球化FC2M整合優化,結合個人法律背景,努力使企業法務成為公司全球化拓展的價值貢獻者。


李瓊嘉先生任中國快遞協會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委員,是廣東省千名企業知識產權高管人才,獲得2021-2022年度CBLJ商法雜志企業法務大獎優秀法務獎,並帶領團隊獲得2022 ALB China十五佳新經濟法務團隊獎項。


文字整理:李琦

點贊(0)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法務人求職招聘

微信掃一掃查看招聘信息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