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早上9:00,LCOUNCIL团队来到位于金外滩国际广场的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我们和周律师相约在这里进行简短的人物专访。


来自Y小姐的评价 


本次是我最迄今最难提笔的一次,明明是一个很熟悉的人突然感觉就会感觉有一层面纱。面对一个拥有丰富人物性格的对象,我很难用简单言辞来描述,因为这样,字里行间的逻辑总会呈现前后出入且不对等的情况。


于是我尝试整理我的个人思路,我发现了一些如此有趣的内容: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见面,不同身份。

▌ 他是目前为止第一个看见过我穿运动服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他是我们某位业界地位很高的企业客户的“御用”专业律师。

▌ 他是一个心大也很心细的人,关心别人勉强自己,但不一定是一个“好”BOSS。

▌ 他是一个具有争胜心态且个人经历旺盛,但很懂得欲望控制的人。


总体来说,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美好理想的“青年”, BOSS AND YOUNG!


 ——YOUNG


本期人物档案



我和我的事业:专业是律师的立命之本


LCOUNCIL


据我们了解,您入行至今都在同一家律所工作。随着律所的名字从中建变为中建中汇,再到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您与律所一同发展,逐渐成长为房地产与建筑法领域知名的优秀律师之一,也拥有了十余年的执业经。能在同一家律所从业如此之久,其实是比较少见的,相信您对律所一定是真爱。您能否谈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坚守律所至今呢? 


Jeremy:真爱是当然的,不过原因也的确是多方面的。从简历上来看,我的确是在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正式进入律所的,但其实我从2002年开始就到律所来实习了。刚开始实习不久,我就深深地陷入到了律所的工作之中。


大概一个月之后,我逐渐进入了角色;应律师的要求,我开始每个工作日都来律所上班,仅在周末回学校和导师交流学习。幸而导师也比较理解支持我,相信律所的实践经验对我个人的成长也会有很大帮助。所以严格地来说,我的律师生涯可以说从2002年起就开始了。从这里各位也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我和律师这份工作是“一见钟情”。我对律师职业怀着深切的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我能以律师的身份在律所工作十余年。


我刚进入律所时,律所的名称还是中建律师事务所。当时,我们是上海市仅有的几家可以做房地产和建筑法领域业务的律所之一,所以我有机会接触到规模较大的企业客户,所涉及的业务也十分复杂,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学习资源。


早些年,所里的律师都埋头于专业能力的打磨,大家都一心一意地投身于业务中,很少有律师会主动去做市场营销、市场推广的工作,客观地说当时的环境也的确不需要我们这么去做。所以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背靠律所,依赖律所的资源和环境,以及所里专业、资深的前辈们的引领和指导,实现了专业能力的长足进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我的今天和明天,是离不开早些年律所对我的栽培的。



随着国内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律所也在不断地调整方向和策略。2010年7月份,中建律师事务所和中汇律师事务所合并; 2014年1月18日,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和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并,成为今天的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如今,邦信阳·中建中汇是在涉外法律事务,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私募基金、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法律事务,知识产权,国际商事仲裁和诉讼争议解决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综合律师事务所。


律所在各个领域都着力培养成熟的专业律师团队,各个团队共同协作,就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案子,为客户提供更全面而完善的专业服务。这样的运营理念和组织结构,可以让每个律师团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越挖越深,同时拓宽整个律所的业务领域的覆盖面,是能满足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及我个人和团队发展的要求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律所培养了我,我也感恩于律所的栽培,如今我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来反哺律所;面对未来,律所的经营理念和策略,与我个人对未来律师行业的设想和期待相符,我们依然可以稳健地共同发展和成长。所以说,我在律所工作的近十五年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也相信在未来的十余年里,邦信阳·中建中汇依然会是我坚实的后盾和依靠。



我和我的团队:从“专而精”到“细而广”


LCOUNCIL


之前LCOUNCIL一直通过同行推荐在与您进行专业内容的互动,能否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团队?

 

Jeremy:当然,其实我的团队是从2010年开始建设的。在这之前的八年间,我们律所内的律师都在不断精进自身业务,而专业律师团队市场营销推广上没有进行很多有效的尝试。


但是到了2010年之后,我个人就开始进行个人角色变化,着手组建团队。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是基于一方面,我在专业上的学习脚步不能放慢,因为专业毕竟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我需要提升我团队的影响力,那就需要做市场推广,比如撰写文案、从事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和LCOUNCIL等这类机构的合作,这些都是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

 

因为我从执业伊始就一直跟着在房地产法领域比较高端的律所和律师学习,接触的企业规模很大,处理的事务也很复杂,经验积累了那么多年,可以说我们在房地产和建筑领域做得专而精。



我的团队是专业的,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建筑法领域,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服务的客户对象包括外资、国有和民营企业,行业也是全覆盖的。与其他一些可以处理房地产和建筑法业务的团队相比,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服务是全方位的,除了狭义的房地产和建筑领域的全流程服务,我们也有处理与房地产相关的诸如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并购等业务的经验和能力。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希望将来我们的业务覆盖领域能更加宽广。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做房地产金融领域的业务,那么将来我们是否能处理与房地产不相关的其他金融业务?同样的,我们能否将业务领域从房地产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拓展至完全范畴的知识产权法律事务?这正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方向。


在案源方面呢,我们既能做非诉,也能做诉讼。每一次出庭里我都能表现到最佳状态。对于团队内的年轻人,我个人的规划是让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在诉讼和非诉都有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能有自己的专长。

 


LCOUNCIL


您刚刚提到您的客户包括民营、国有和外资企业,但以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对一个在特定领域比较擅长的团队来说,想要同时积累服务来自不同背景客户的经验是比较困难的。


Jeremy:我个人认为,将来市场环境肯定会有大的变化。在过去,中建律师事务所之所以能接触大的国有企业,除了自身一定的国家背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当时上海能做房地产的本就没有几家律所,客户选来选去也就那么几家律所。所以国企的资源从上一辈律师开始就慢慢积累下来了。


我师父很早就去Baker & McKenzie的香港所交流过,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接触到了外资的企业,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当时他们没有语言基础,但他们懂得如何与外资企业交流沟通,这更重要。所以外资企业的资源也就这么传承下来了。


但现在不同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具有涉外服务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在过去,因为能做房地产的律所不多,即使律师不懂外语,国外客户也会带着翻译主动找到律师。但现在有些律所有丰富的涉外服务经验,了解并且也能满足外资企业的基本需求,这些律所的竞争力很强。


现在在外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个人认为,大量的有涉外服务能力的中国律师事务所已经和外企形成了一定的生态圈,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主动进入这个生态圈,他们自己就能在生态圈内完成法律资源的挑选和循环。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再等待外资企业来找我们了,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在外资行业去发出我们的声音,让客户们也知道,邦信阳·中建中汇和周律师的团队,是可以提供这个方面的专业服务的。



至于未来,我认为市场会更细分,也会更综合。细分是指,客户的要求会更细致。客户不单要求律师能做房地产,还要考察擅长的是房地产的哪一方面。比如说,制造业的企业可能会更看重擅长做Office Building Compliance, 或者做工业地产的律所,因为工业地产对环保以及安全的要求会更高。这也就要求律所能对专业做进一步细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除此之外,如果律师只能处理房地产领域的事务,在有些客户看来有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有些房地产交易或诉讼里,可能还会涉及其他不同的领域,比如税收、并购、知识产权等等。对于房地产律师来说,这些领域在业务实践上有可能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对于一些外企尤其是大型企业来说,他们的商业安排一般都会涉及几个法律领域,那么如果律所无法提供完整的法律服务,客户就有可能选择放弃。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律所和律师团队的组建应该朝着“细而广”的方向发展,就是单个团队的专业领域是细分的,但团队可以获得其他领域非常专业的其他团队、组织或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支持。目前我们的律所已经在做这样的组织安排了,而我们的团队也逐渐感受到这样安排的好处——我们可以和其他诸如知识产权团队、公司法团队等合作,来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的法律服务;也可以和LCOUNCIL这样的机构合作,来推广我们的团队。

 

我和LCOUNCIL:迎接时代洪流的战友


LCOUNCIL


在您对未来局势的预测中,您认为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好奇的是,您觉得LCOUNCIL具有怎么样的特质,使您决定和LCOUNCIL合作的呢?


Jeremy:首先,我认为LCOUNCIL团队的一些特质和我的律师团队的一些特质是很相似的。我看过LCOUNCIL两刊时间跨度比较久的《每月速递》和最近在做的专题研究报告,LCOUNCIL为会员客户提供的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革新,这与我们团队所奉行的理念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我们的尽调报告,也是在一直更新的,包括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形式上的美观性和可读性。单就创新性这一点,我在LCOUNCIL上看到的是能让我产生共鸣的。



其次,我们的共性之处还在于,我们都很强调产品。我认为,律师以产品的形式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是应对未来快节奏的法律服务市场的途径之一。律师的精力,如果都用来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以实现推广,不仅效率低下,对自己专业能力的精进也十分不利。如果我们能有模式化的产品,比如用以企业法律培训的PPT、课件,解读最新法律热点的专业文章和报告等等。这些产品既可以展现律师的专业实力,同时具有模式化、易传播的特点,可以在快速推广律师品牌的同时又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


我们提供的产品,是专业的法律服务信息,而LCOUNCIL提供的产品,是能承载、传播这些信息的线上线下会议、研究报告、微信公众平台等等,两者结合的话,可以让各自产品都更加的完善,对客户来说也更有价值。所以就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我们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


我始终认为,合作的基础永远是互惠共赢。我们看中的,是LCOUNCIL产品的高速传播和高覆盖性,这是LCOUNCIL产品的特质。我们希望能通过LCOUNCIL快速地传播我们的品牌、提升我们的影响力,我们当然也愿意帮助LCOUNCIL整合律师以及相关资源,为LCOUNCIL的会员企业法务同行们提供专业的法律信息服务,这样我们的合作才能久而弥坚。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LCOUNCIL


感谢您对LCOUNCIL品牌的认可与信任,您对LCOUNCIL的认可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同样希望并且坚信LCOUNCIL与您能长久地携手共进。那么如果请您用个词形容一下您的特点,您会选择哪个词呢?


Jeremy:如果要说我对我自己的看法的话,我选择勤奋这个词,我认为自己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我相信这也是如今仍坚守在律师行业的大部分中生代律师所共有的特点。与我同期进入律所的十来名实习生和律师助理,如今仍在律师行业的不过五人,能成长为合伙人的就更少了。律师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职业,这就意味着行业的准入门槛不低;而且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律师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论资历多深的律师,一旦停下专业学习的脚步,就有可能被后来者无情赶超。


所以我发现,越是成功的、资深的律师,工作的时间就越长。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从我2010年组建我自己的团队开始,我的工作就不单只是做好法律专业的业务就好了,我还需要负责团队的管理和团队品牌的推广,与此同时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更加严苛了,因为我不再只代表自己说话,我代表的是我的团队里的所有人。我的家人常抱怨我上班太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但我只能回答他们,这是律师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我目前也同时担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基金业务研究会的委员,也和律协内其他资深的律师前辈共事,有很多律师就是把出差的工作安排到周末进行,那么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就更少了。


当行业内的资深前辈们依然在第一线兢兢业业的工作,我又有什么理由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呢?前辈的榜样以及我个人精益求精的性格推动着我不断前进,而且我相信,我在未来的十年之内依然能保持如此高昂的斗志!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务人求职招聘

微信扫一扫查看招聘信息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