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部法律顾问聘用情况调查


为了解各公司聘请外部法律顾问情况,法务阶梯在微信群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作了初步的分析。

调查对象:法务阶梯微信群法务同学

调查目的:了解法务同学所在公司聘请外部法律顾问情况

调查方式:问卷,共21个问题,在法务阶梯微信群推送

公司构成: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

-地域方面,北上广深公司占比44.7%,其他城市55.3%;

-性质方面,民营52.9%,国有占比29.2%,外资9.5%,混合8.5%;

-上市方面,非上市/非挂牌占比62%,上市/挂牌占比26.4%%,

-行业方面,制造业最多,占比16.6%,房地产领域占比11.5%

其他事项:受问卷设计、行业及人员结构、样本量、统计方法等因素影响,调查结果可能有偏差,仅供参考。

一、总体情况

1、近八成的被调查公司聘请了外部法律顾问

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聘请外部法律顾问的比例达到78.6%。另外,在聘请法律顾问的企业中,25%的民营企业及23%的外资企业聘请了两家以上的外部顾问,国有企业只有12%聘请了两家以上外部顾问。

2、关系是找寻外部法律顾问的主要渠道

被调查对象中,63.4%的公司通过高层、朋友的关系来确定外部顾问。只有31.9%的公司会通过公开和半公开的方式找寻外部法律顾问,其中完全公开(如公开招标,无门槛邀标)的方式只占5.6%。

3、10-50万/年是大多数公司支付的外部法律顾问费用区间,费用的计算标准以限时限量总包为主

42.7%的公司外部法律顾问费用为10-50万元,5-10万元的占比27.2%,只有12.1%的公司支付不到5万元。另外,50-1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上的分别占到9.5%和8.6%。交叉分析发现,在100万元以下的各区间,非上市/挂牌公司支付的顾问费用位列第一,而100万元及以上情形,上市/挂牌公司占比45%,超过非上市/挂牌公司10个百分点。就行业而言,制造业支付超过100万元的最多,其次是金融行业。

费用构成中,52.2%的选择“常规业务固定总费用,给予限定时间/数量/标的的非诉及诉讼服务,超时超量超标另行收费。专项业务个案协商”,3.9%按小时计费。同时我们发现,不论诉讼与非诉业务,不分数量和时间,一口价总包的竟然也占到26.7%。

4、四成服务质量较好

衡量服务质量,我们考虑了三个维度:专业性、可操作性、实施成本可承受。按照三个维度是否能同时满足,我们定义了“好”、“一般”、“差”三种选项。其中,

“好”(三个维度大多数情况下均满足)占比40.9%

“一般”(三个维度大多数情况下满足三项之二)占比53%

“差”(三个维度大多数情况下满足三分之一)占比6%

5、超过一半的公司对外部法律顾问的工作表示满意

在不考虑服务质量的情形下,单就外部法律顾问的服务态度而言,7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好”,选择“差”的仅占2.6%。

综合考虑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57.2%的法务对外部法律顾问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很满意的达到9.5%,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为27.2%和5.6%。 

二、从法务角度看调查结果

1、过半公司中,法务与外部法律顾问的关系为互补型

调查显示,法务与外部法律顾问的关系中,

51.7%的关系是互补型,即双方在专业与资源领域互补,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

29.3%的情形为法务主导型,外部法律顾问为协助角色、外包对象,处理事务性工作。

19%的情形为外部依赖型,即主要依靠外部顾问处理公司法律事务。

分析发现,互补型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及快消/健康行业。法务主导型关系则以互联网、金融、建筑行业居多。外部依赖型关系以酒店、制造业为主。

2、外部顾问的工作以诉讼为主

调查显示,各项工作占比情况如下:

(1)“诉讼代理”41.8%

(2)“专项法律服务(项目尽调、法律意见书、合同拟定等)”22.8%

(3)“日常咨询”15.9%

(4)“合同审核”13.4%

(5)“外部投诉/律师函处理”3.4%

(6)“外部协调”1.7%

(7)“培训讲座”0.4%

(8)“其他”0.4%

3、外部法律顾问工作以被动服务居多

问卷将外部法律顾问深入公司事务的程度划分为三类,其中,

“一般(仅在公司有需求时响应)”占比78.4%

“不深入(对公司需求响应少响应慢)”占比9.9%

“深入(如周期性坐班,参加例会,参与谈判,宣讲新规,提示风险,融入法务团队处理工作等)”仅占11.6%

这符合大多数人的观感,非必要,不介入,体现出外部法律服务工作的外部性、临时性、应急性、事务性,运营过程中的日常法律服务工作仍然以法务为主。

4、19.8%的法务在选择外部法律顾问时具有决定权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法务在选择外部法律顾问时具有决定权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快消/健康、制造、金融行业。

从有决定权的法务所处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占比43.5%)要远高于国有企业(32.6%)和外资企业(8.7%)。

但统计也表明,同样有近两成(19.8%)的公司在聘请外部顾问时法务不参与,其中民营企业法务同样扮演了排名第一的角色。

总体而言,法务在公司的地位与影响力呈现不均衡状态,两极化情况较严重。

5、外部法律顾问的考核制度及标准普遍缺乏

57.3%的公司没有考核机制,也不进行非正式考核,35.3%的公司由法务及业务自行考核,只有7.3%的公司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在有考核机制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70.6%)明显多于其他性质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制造企业也多于其他企业。

这是一项需要法务逐步推动的长期工作。

三、从外部法律顾问角度看调查结果

1、上市公司及北上广深区域的企业支付的外部法律顾问费用最多

在上市/挂牌公司中,19.6%的公司顾问费用超过100万元,10-50万元的为52%。

而在非上市/挂牌的公司中,只有4.8%的公司给到了100万元,41%的公司的顾问费用在10-50万元之间。

地域方面,北上广深支付的外部法律顾问费用最高,四座城市中,43%的公司顾问费用在10-50万元之间,28%的公司给到50万以上。其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等经济发达城市,10-50万元占比46%,50万以上的占到12%。

在所有公司中,支付超过100万的行业中,制造业最多,占25%。而金融行业中有21%给到100万元以上。

从企业性质角度,民营企业支付的外部法律顾问费用最高,其次是国有企业。

2、选择外部法律顾问,公司负责人是关键

是否聘请特定的外部法律顾问,80.1%的公司最终由负责人决定,这说明公司在选择外部法律顾问时可能会有法律以外的考量,如营运、关系等。但法务的角色也很重要,法务有决定权和建议权的公司比例分别为19.8%和60.3%,两项相加达到80.1%。

3、对行业的了解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是大多数公司在选择外部法律顾问时的首要考虑

我们设计了八项可能的选择标准,其中,46.6%的被调查对象将“他在处理公司具体业务需求方面的专业能力”列为首选项,20.7%的同学优选“他在特定部门、行业的工作经验”。至于“他的敬业精神及职业操守”、“他的执业年限”、“他有公司特定业务所需要的人脉关系和资源”、“他在特定部门、行业的知名度(头衔/顾问受聘情况等)”、“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头衔/顾问受聘情况等)”、“其他”等各选项均不超过一成。

4、外部法律顾问的合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被问及下一年度年是否将更换外部顾问时,59.9%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换,不确定的为31%,明确表示更换的为9.1%。这体现出信任及更换成本会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外部法律顾问长期合作的概率较高。

5、常法关系是诉讼及特定业务的一个入口

在计费方式上,52.2%的公司选择“常规业务固定总费用,给予限定时间/数量/标的的非诉/诉讼服务,超时超量超标另行收费。专项业务个案协商。”另外,有51.5%的企业的委托事项为常规法律事务,遇特定业务另行委托。

上述调查表明,相较于无常法关系的外部法律服务机构,常法关系在承接后续诉讼及专项业务时具优势地位。

四、部分观点

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留下两个问题,让大家发表一些看法。选择一些有意思、有特点的摘录如下:


20. 题目: 如果您要表扬一下您的外部法律顾问,那么是哪件事情或者他的哪一个习惯值得表扬?

一是积极响应,即使在周末或很晚的情况下。二是提供超越法律层面的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反馈及时,富有责任心

服务态度很好,主要负责的律师比较细心且专业,诉讼案件收费给予较多优惠。

把乙方做成了甲方,是我未来学习的榜样

非常谨慎细致,细微的错误或矛盾都可以发现

法律专业意见中立,不受公司内部关系、引荐人强势左右意见影响。

无论现在发生的这件事是否是她擅长的领域,她都能承接下来,并且让人感受不到他不懂,觉得这个事很牛逼。

他比法务还要敬业懂行

响应速度很快,安排的事情基本都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修改合同前沟通点到位

基本T+0反馈意见

态度很好,无论我何时咨询,总是很及时的答复,如果出差没空回复,过后会道歉并第一时间优先处理我的问题。

法律文书书写规范

能替客户分析各种案件走向的可能性,帮助客户做出最佳决策

专业且灵活,有业务思维

及时报告进展

主动关注行业动态,分享给我们

处理意外事件还是很老练

说话亲和有技巧

态度特别好

收到案件咨询均会给予分析及处置指导,没有显示出对计费的关切。

之前有个案子比较难搞,我司一审败诉,二审委托了律师代理,有一天半夜两三点,委托律师发信息跟我说他找到了突破点,后面我们果然凭着这个突破点胜诉了。综合代理全过程的表现,代理律师的敬业精神使我很是佩服。

会站在法务部大角度考虑问题,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严肃认真,不因公司要求时效性而覆盖真实和应有的严谨。

邮件回复后,会再次微信提醒

21. 题目: 最后一个问题。换个位置,如果您是外部法律顾问,您觉得哪些地方您能做得更好?

深入了解业务,工作主动

更加主动而非被动响应的提供服务。 我能够为你提供服务,不会要等到你找我服务。

给意见时更多些考虑业务、交易实际情况

急公司之所急,重公司之所重,提高主动

专业,对行业的了解

主动服务,从顾问工作中发现公司潜在风险提供风险提示或解决方案。

站在客户的角度全面思考法律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告知不可以。

深入公司,尽力与公司成为共同体。

我会站在公司的立场,为公司实务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给管理层做宣传培训

主动性提高,风险高的事情主动进行沟通提示,而不是仅止于询问的一两个问题,给出一些制度上的建议。

沟通可以更充分一些,律师对于在咨询过程中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就直接批注让我们解释,太影响效率了。

针对顾问单位的专业领域深入研究

可以更尊重基层法务人员,协调配合工作。可以互相交流一些工作技巧、工具使用等,营造更和谐的氛围,而不至于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影响。

对公司要求的响应速度回快一些,敬业一些,正视法务与律所之间的服务关系,放下律师对法务的偏见,或是自恃清高的做派

及时响应

站在公司角度思考

提前沟通

跟踪案件的主动性

上市公司对未披露信息有高度保密意识。但不是所有的律师都有足够高度的意识。需要律所回去加以强调,否则并不敢放开用。

在遇到其他同类公司的风险时,会一并提醒本公司预防风险问题。

提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不要仅就法讲法

针对每个顾问单位制定具体详细的服务方案

平时更多主动拜访

加强与委托方的充分沟通

我懂甲方,可以站在甲方和乙方的双重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大多数没有做过甲方工作的律师无法做到的。

主动汇报进展

目前法律顾问对公司业务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了解公司的具体业务,解答问题不够精准,偶尔存在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说的情况,只告诉业务不合规不告诉怎么规避风险,公司请顾问是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提出问题的,如果我是法律顾问套话少说重点多说

客户公司业务了解程度加深

切实结合公司实际经营业务性质及业务需求,给出切实有效的法律建议。

对工作的建议可以更加主动,不以需求为前提,认为可以就提出

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

响应速度,服务内容专业性

外部法律顾问应多些资源,万一遇到冷门领域,也能对接到外部资源提供服务

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提供解决方案。

对公司实况的了解,如何更能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

要更站在公司行业和角度考虑

如何与各部门领导沟通协调,取得对纠纷策略的支持。

助攻!

主动咨询法务是否有业务需要帮助处理

响应及时,答复专业性

结合公司业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了解公司运营模式。与内部法务部门多沟通,互相指正业务开展细节,共同推进技术发展。

在熟悉顾问单位的业务前提下,对顾问单位常规法律风险进行梳理与提示

经常沟通,不考核法务的工作

法律建议在商业领域的可操作性

结合实际情况、交易背景审核合同

对公司进行培训

更多的书面文件提交,使法务有更多现成可用的产品,可以实现法务和外部律师的对内输出。

会更注重时效性

解决问题时更主动的想解决办法,而不是告诉我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

更应该了解所服务企业的领域

相关法律推送部分,每周定时发送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提醒注意事项

主动,并为单位在法律服务上降低成本

切勿越级直接联系领导。 多能沟通业务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最好。

少用点小朋友,没事可以多想想怎么帮我们前瞻性地解决问题,没事的话……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法务阶梯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务人求职招聘

微信扫一扫查看招聘信息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