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法务打工人,一个只审合同的流水线女工,这段时间我失眠了,因为一个叫“羊了个羊”的游戏。 网友们都说,“别碰羊了个羊,会变得不幸……”。 事情的起因是00后的小老弟在家庭群里发了一个极具挑衅性的链接,说我“智力不够,就不要来挑战这个游戏”。 小游戏而已,作为“ETC自动抬杠选手”“国家一级抬杠运动员”,对不起,我得先玩为敬了! 在我努力奋战到凌晨一点半,看了五十多个广告,转发了十多个链接之后,我终于知道为啥网友们又说,第一关是公司的大饼,第二关是职场的陷阱,而我就是一肚子韭菜待宰的羊。 当我闭上眼,满脑子都是羊毛球、篝火堆、牛奶瓶、胡萝卜的排列组合时,我突然悟到,这游戏的底层逻辑不就是我每天审合同的样子?! 没有新手指南,有手就能玩 开局就是堆叠的卡牌,有些是完全重叠的卡牌,有些是可以看到下层花型的卡牌。在没有任何指引的情况下,任意的点了几张,卡牌掉进卡槽,三张一消。这不就是有手就能玩的“消消乐”? 不像其他的游戏,羊了个羊没有新手指南,就好像我新入职时第一次审合同,询问老同事该从哪下手,他们说,就看条款呗。 一开始还觉着是老同事们不nice,但审了这些年合同,的确,审合同的入门就是能耐下心来看条款。当然,如果认为审合同只是看条款,那就小看了我这个工种,就仿佛小看了“羊了个羊”。 看似简单的入门,深入后却困难重重 第一关无脑点完,就这也需要高智商??我怀疑这游戏在PUA我。 接着诡异的红色提示“难度飙升”引起了我的兴趣,卡牌的种类、数量和层叠堆积数量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如果还用第一关的无脑点法,很快就会进入死局。 这种感觉好比,入职第一天审了个两页半的《商品买卖合同》,买卖信息,Check!交付,Check!验收,Check!结算,Check!争议解决地,Check! 正当我暗暗自喜原来审合同不过如此,第二天就被要求审三十页的《增资协议》,面对很多专业词汇抓着耳挠着腮,才知道审合同不仅仅是看条款而已。 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寻求技巧 经历过几遍第二关后,我逐渐发现一些自以为的技巧,比如尽可能先消掉完全重叠的卡牌,并通过露出一半的卡牌做预判。虽然每次只点一张,但需要提前计划接下来的三四张,才能使选择卡牌的顺序更加合理。 在我还是审合同的新手阶段时,往往沉浸在原有条款内容上的修改,很难创设出新的规则,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经验,在经历过一系列背锅事件和教训后,才突然大彻大悟。 模板千千万,但合同打工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条款设计变得更加贴合实际需要,符合己方利益。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不背锅就能跳脱出已有条款的束缚,提出更优化的建议? 技能一 改进提问方法,与各路同事探讨 还记得当我寻求老同事的帮助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就看条款呗”。 请注意,当我们抛出一个宏观的问题,得到的就是一个概括式的答案,正确的问法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还是用《商品买卖合同》举例,比如问题换成“公司常用结算方式是什么?”、“争议解决地在哪?”、“合同的生效要件是签字并盖章是否方便?”等等。 不仅仅是本部门同事,合同条款还会涉及到业务、财务、人力、行政各个部门,在熟悉合同结构的基础上,与各路同事建立有效沟通,尽可能细化提问的点,或许就能获得更好的答案。 技能二 有技术含量的“抄作业” “抄作业”是我熟悉新合同最简洁的途径。因为技能一往往受限于同事的配合程度和表达能力,那么查看过往已经签署的合同,可以从修改痕迹中寻找到能够借鉴的信息,经过自我加工打磨后,就能升级成为更好的条款。所以“抄作业”的灵魂在于,实质性的取其精华,而非形式上的复制粘贴。 技能三 结合已知信息预判风险 常规业务可以借鉴过往合同,如果是新业务类型的合同,可以根据已知业务背景和经办需要,结合过往经验和专业模板,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从而细化充实合同条款。 技能四 随时复盘和更新模板 建立属于自己的模板库,在发现合同条款需要漏洞填补时,立刻马上现在now更新合同模板,并根据更新时间在页眉处编号。尤其是在模板发生微调时,如果业务同事送审的合同还使用的是旧模板,编号能帮助我们及时修正或补充。 看不见的底牌,意想不到的风险 不仅仅是重叠卡牌是已知完全看不到的,其实错落的卡牌也同样存在完全重叠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以为想要的卡牌在下一层,结果点开之后,发现它其实是下下一层,游戏开发者预判了我的预判,让我措手不及。 看不见的底牌,如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突发风险。运气好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番操作“化险为夷”;不好的时候,就会被迫出现“槽位已满”的提示。为了“复活”而看的广告或转发的链接,也不过就是一种事后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法律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做到“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 事前的风控。除了前面提到的“临时抱佛脚式”的条款设计,合同打工人还应该注意不断更新和强化知识体系,一方面按部就班的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主动提升业务技能,例如行业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从指导案例中汲取经验,参加法盟峰会和培训等等,提前打开格局,才能遇事不慌。 事中的风控。合同打工人通常不能时刻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如果不是因为业务同事提请咨询,法务人员介入时,可能已经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是陷入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提升业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定期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合同履行防坑小指南,不厌其烦地嘱咐业务沟通留痕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永远完不成的第二关,永远不完美的合同 “接受不完美”,是我在熬了几夜后从“羊了个羊”里吸取到地最深刻的教训。游戏难度并不一定得循序渐进,游戏也不一定必须有解。现如今我的目标不再是通关,而是让中间的卡牌变薄变少。 与我共事的人,经常给我的评价是“细致”,一份不熟悉的合同,我可能会审核三五遍甚至更多,大到条款架构,小到格式条款错别字,但即便审了多少遍,却总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永远不完美的合同,就像对我来说永远通不了的第二关。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明白的道理,合同也并不非得完美,确保合同条款的实用性,保持对风险的警惕和敬畏才是我应该做的。 如果客观世界的难度太大,很多事情就像游戏一样随机,那么放过自己放过别人,在被传递“寒气”的同时,又要学会“松弛感”,可能也是在这人世间行走的必备技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